到店就餐火爆,“上门代厨”也颇受青睐。
网络预订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6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53%。其中,上海堂食消费最旺,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
说完了餐饮市场,我们再来看看旅游市场。今年春节,不少人都选择外出游玩,这让旅游和住宿服务业加快恢复。
在山东济南,春节假期前六天,济南市纳入监测的28家景区共接待游客240万人次,同比增长64%。为了吸引游客,天下第一泉景区、百脉泉景区等12家国有A级景区实行首道门票免费。
在河南洛阳的龙门景区,大年初一游客接待量超过3万人次,大年初二半天时间入园游客就达到了2万人次。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倍。旅游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4%、30.6%,民宿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受到游客欢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4.2%。
网络平台数据则显示,春节期间,大理、丽江、厦门、三亚、北海成民宿预订最热城市。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全国10739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各地相继出台景区门票减免或打折、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等惠民利民政策措施。其中,江苏、安徽等地的特色民俗游,新疆、黑龙江等地的冰雪游以及海南的各项水上娱乐项目成为假期游客的主要选择方向。(央视网)
中消协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价格刺客”位居首位****** 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30日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价格刺客”消费现象位居此次舆情热点榜首。 2023年新春伊始,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相关舆情机构,基于大数据与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结果,梳理出“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这些舆情热点包括: “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知网涉垄断被罚事件警示平台发展不可忽视消费者权益;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 其中,“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话题社会影响力达94.2,位居热点榜单首位。中消协分析指出,2022年“雪糕刺客”“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词出现,反映出消费者对一些价格虚高的“普通商品”的讽刺,也显示出消费者对现实生活中存在未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价签不规范等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满情绪。舆论认为,“价格刺客”就是利用不规范标价等各种手段,将一些高价商品伪装成普通商品,从而“套路”消费者买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价格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此外,舆情热点还显示,“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分别位列榜单第二位和第三位。 中消协称,希望通过发布舆情热点,引起社会各界对消费维权问题的关注,以促进各方更好地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助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